高新区:聚数赋能,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发布日期:2023-04-24 18:36
浏览次数:
济宁高新区是山东省唯一的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首批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山东省数字经济园区。近年来,济宁高新区锚定“数字高新”建设,奋力打造“智能终端、大数据、第三代半导体”3个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68%,高于全市2.89个百分点。 一、聚焦一个“高”字,打造标志性数字产业。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强基行动,重点围绕智能终端、大数据、第三代半导体三大领域建链强链补链,促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做大做强智能终端产业。制定了产业发展专项政策,设立1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创新“国有公司+标准化厂房+专业服务”的招引模式,规划建设了100万平米的智能终端产业园、15万平米的融联科技创新园,让产业链企业“拎包入住”,吸引海富电子、汇金升、莱恩光电、科力光电等一批企业“集群式”落户。目前,集聚智能终端生产制造企业45家、软件及系统集成服务企业77家、智能终端制造服务平台企业10家,整体产值突破65亿元,基本形成了涵盖前端研发设计、上下游元器件生产、终端整机制造、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的产业链条,2022年智能终端产业园被评为全省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是突破提升大数据产业。超前布局大数据产业,引进了深圳中科先进研究院、赛迪数字研究院、西门子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一批数字经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了济宁能源大数据中心、华为山东大数据中心、济宁工业云中心等一批大数据中心,为520多家政务、企业单位提供大数据服务,大幅提升了数据基础设施能力和产业集聚效能。其中,2018年华为山东大数据中心投入使用,配备1064台云机柜,可提供700PB云存储服务能力,纳入华为云服务全球网络运营管理,目前已实现80多亿条数据归集共享。三是无中生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近年来,高新区着眼于科技自强自立,围绕先进碳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纤维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积极培育、引进、建设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招引瑞城宇航碳纤维材料、纬世特碳化硅单晶衬底、加睿晶欣半导体功能材料、远山氮化镓外延片等一批关键项目,在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2022年整体营收63.5亿元。特别是瑞城宇航在碳化硅晶体材料、蓝宝石基氮化镓等“卡脖子”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时任省委书记李干杰给予批示肯定。 二、聚焦一个“新”字,优化数字经济生态。重点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优化数字经济上再突破,驱动数字变革。一是打造电子商务新平台。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和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纺织服装等产品优势,积极培育了“蜗牛二手货车”、亿矿网、摩贝华北交易平台等一批O2O综合服务平台,2022年全区网络平台销售额超过300亿元。比如,广安车联自主研发的“蜗牛二手货车”平台,有效整合全国二手商用车交易市场、个人用户以及经销商信息,为用户提供包含二手商用车交易、拍卖、租赁、汽车金融等高效、安全、便利、透明的综合性服务,目前已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展业务,平台注册用户量达300多万个,日活跃用户3.5万,在线车源数量10万余台,年交易额超过60亿元。二是培育数字应用新场景。在数字融合的深度开发上,重点培育了两个智慧应用场景。众帮来袭信息科技公司研发的“帮驻智停”系统,运营停车位突破300万个,用户突破5000万,2022年8月入选《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应用实施案例》,成为山东省唯一一个智慧停车领域入选案例。济宁广安车联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定位运营平台,通过车载多源感知装置自动数据分析,有效避免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问题,已取得全国23个省份的车辆卫星定位运营资质,平台在网车辆100余万辆。三是提升智慧城市治理新水平。以“善政、惠民、兴业、强基”为统领,按照“1+1+N”模式,打造了新型智慧城市的“高新样板”。“1+1+N”即:打造1个智慧城市运行中心(IOC),投资3700余万元,建成集实时监测、快速预警、主动预防和决策指挥于一体的高新城市“大脑”和“中枢”;建设1个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整合全区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各类数据资源,建立统一身份标识,打破“数据孤岛”“数据烟囱”,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数据底座”;完善N个智慧应用,全面整合已有的政务、城管、环保、应急、视联网、多网融合及“和为贵”等信息化应用,着力打造智慧镇街、智慧校园、产业云图等一批特色应用。 三、聚焦一个“融”字,全面赋能转型升级。重点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以价值释放为核心、数据赋能为主线,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提升。一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示范。实施“智造高新”企业培育行动,大力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范式,围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标杆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出了5年内实现“三个全覆盖”的目标,即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比如,泰丰液压公司基于工程机械平台中数字化研发模块,实现了与总机厂客户的协同研发与工艺设计,研发周期缩短30%、资源利用率提升15%,生产效率提高20%。目前,全区已建立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8家,100%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二是推动产业龙头与产业链企业融合提升。重点推动工程机械、纺织服装、医药健康等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垂直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建设产业集群数字共同体,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数字化提升。比如,山推股份作为行业标杆龙头企业,建设了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智慧工程研究院,率先开展了“5G+工业互联网”的试点应用建设项目,开发了“工程机械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目前已接入设备40137台(套),开发工业APP数量9个,服务带动上下游企业38家。基于平台成功打造的全球首台5G无人遥控推土机,已在江铜矿山生产中得到了首次应用。三是开展推动智慧园区与企业融合发展。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高新区加快布局5G、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建设,推动NB-IoT、5G等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深入应用。目前,全区完成5G基站建设660个,园区光纤覆盖率达到100%,5G网络在全区实现大范围覆盖,骨干网络完成5G覆盖,工业专用5G网络已在重点区域、企业、行业开展使用,园区及企业重点区域已铺设NB-IoT等低功耗网络。目前,全区共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1个、数字经济园区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