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是我市重点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明显成效,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利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LED等新能源应用领域正加速形成聚集效应,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一、新能源产业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3年底,我市拥有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55家,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190、8.5、5.5亿元,分别增长32%、34%、33%,初步形成太阳能光伏、LED新光源、新能源汽车、光热利用为主导,生物质能利用、风力发电等其它新能源为补充的新型能源产业体系,新能源产业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涌现出润峰、梅亿邦赛、圣阳电源等一批骨干企业。润峰集团以传统能源起步,逐步发展成为集新能源产品制造、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涉及“光伏发电”、“锂电储能”、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地产”四大新能源领域,2013年销售收入达128.81亿元,利税27747.54万元。
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拥有规模以上光伏企业15家,基本形成“薄膜(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伏发电”产业链条,年产能太阳能电池500兆瓦、组件700兆瓦,单晶硅3350吨、切片5400万片,光伏背膜700吨,石英坩埚30万只。
LED产业初具规模。拥有规模以上LED企业16家,形成了从研发到衬底材料、芯片、封装、应用一条完整产业链条,在高亮度LED、大功率器件封装和LED显示屏、路灯、景观照明等应用产品领域具备了明显产业优势,LED封装能力达到23亿支。
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壮大。规模以上企业14家,其中整车企业5家,已拥有纯电动汽车、旅游观光车、警用巡逻车、高尔夫球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等系列产品,年产能达6万辆整车、5亿安时动力电池、储能系统200MW。
生物质能利用实现新突破。全市规划建设8个生物质发电项目,总规模140MW, 目前已建成生物质发电项目3个,济宁市30MW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年可综合利用生活垃圾36万吨;装机容量2.4万千瓦的梁山秸秆气化发电厂已建成运行。
太阳能光热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拥有曜晖太阳能、晶冠玻璃、太阳雨太阳能等光热企业6家,逐步形成了兖州太阳能光热产业基地,毛坯管、高效太阳能真空集热管、高温集热金属管、太阳能热水器等重点产品具有规模优势。
风能利用取得新进展。已建成国电泗水圣水峪风电场、邹城华润风力发电项目等2个风力发电项目,装机容量达100.5MW,正建设大唐邹城风电场一期工程项目,装机容量49.5MW。
二、新能源产业三年计划的背景
(一)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大增,传统能源日益缺少,而传统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渐重,雾霾难消,越来越感受到危机,因此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刻不容缓。
(二)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我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多数产业层次不高、集中度低,资源环境约束继续强化,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过度依赖资源的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加紧迫。
(三)加快发展新能源,是发挥独特资源优势、富民强市的正确选择。我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条件得天独厚,市域内平均年日照2300小时,微山湖区周边、泗水、曲阜和邹城东部山区风速都在3米/秒以上,地下水资源丰富,这些资源支撑为推进我市新能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新能源产业行动内容
争取到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行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骨干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力争达到5%,在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年销售产值超500亿元企业1家,超100亿企业2家,5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10—15家。
(一)技术创新行动内容。一是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创新领军人物10人,高层次创新管理人才100人,培养高技能技工1000人。二是努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6家公共服务平台、10个以上省级企业创新平台、1个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三是大力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100项。四是搞好产学研合作。结成产学研合作对子100对。
(二)结构调整行动内容。一是加大产业投入,投入年均增长30%。二是每年重点推进光伏、LED、新能源汽车10项重大项目建设。三是每年引进10项以上高水平合资合作项目,生成重大项目。
(三)产业集群行动内容。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新模式,建设一批重点新能源产业园区。由润峰集团牵头建设润峰新能源工业园,园区收入达到300亿;建设微山新能源产业园、高新区光电产业园,收入达到200亿;建设嘉祥光伏材料产业园、金乡电动汽车产业园,收入达到100亿。
(四)品牌培育行动内容。一是采取领导包保、现场调度、目标责任督导等方式培育新能源行业重点企业。二是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三是对龙头企业的发展采取“个性化”扶持。
(五)开放带动行动内容。一是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实现国际化经营,外向型企业达到10家以上。二是广泛组织推介和招商,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促进高端新能源项目落地。
四、保障措施
(一)突出规划引领。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济宁市新能源产业升级版行动计划》,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制定落实保障措施,确保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二)加大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用足用好政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以及各类风险投资给予新能源产业资金扶持。
(三)提升创新能力。鼓励新能源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扎实开展产学研活动,促进研发中心晋档升级。重点支持晶硅光伏电池、蓝宝石衬底材料、高亮度LED外延片、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技术、光伏电站系统集成技术、高纯多晶硅提纯技术、垃圾燃烧发电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推进圣阳电源股份公司电池技术研究院、润峰集团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等新能源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润峰集团新能源汽车、圣阳电源高性能胶体蓄电池、梅亿邦赛电动汽车、山东吉江新能源电动汽车、微山留庄30MW光伏电站、邹城大唐风力发电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跟踪调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加强督导检查、协调服务。
(五)发挥协会作用。新能源协会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调查研究、把握行业动态,强化新能源产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影响产业发展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