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电磁宁静区保护办法正式实施
发布日期:2013-11-02 10:39
浏览次数:
世界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电磁宁静区保护办法正式实施
《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世界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建设和运行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由于射电天文望远镜易受外界电磁辐射干扰,对电磁波环境要求极高。为确保射电天文望远镜正常运行,贵州省无线电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国际电信联盟的相关标准起草了《办法》(草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众颁布。 《办法》作为国内首部射电天文望远镜电磁环境法规,对电磁波宁静区划分、保护标准、无线电监测、相关部门职责、违反《办法》的处罚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强调政府有关部门和无线电管理机构之间要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共同为射电天文望远镜电磁宁静区的保护和干扰查处提供便利条件。这不仅保护了射电天文望远镜电磁宁静区,还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具有长远性和可操作性。《办法》实施后,在电磁波宁静区内,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半径5公里的核心区域里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严禁建设产生辐射电磁波有关设施;在半径5至30公里的协调区域内,不得建设经论证对射电望远镜正常运行构成干扰有关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国家为开展射电天文业务所划分的频率。 据了解,正在贵州省平塘县建设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中国科学院与贵州省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6.67亿元,预计2016年投入使用。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口径最大、功能最强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为我国开展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太空生命起源和寻找地外文明等研究活动提供重要支撑,对于改善我国科技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科技竞争能力,推动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转自国家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