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无线电管理>工作动态
薛永刚就无线电监测与检测专委会接受本网和电子报专访

发布日期:2012-12-03 11:38
浏览次数:

 

薛永刚就无线电监测与检测专委会接受本网和电子报专访

 

    2012年10月,中国无线电协会无线电监测与检测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北京成立。有关人士表示,此举标志着无线电行业,包括无线电管理部门、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有了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研讨、合作的全新平台。日前,为了深入认识了解专委会,《中国电子报》联合中国无线电管理网站采访了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副主任薛永刚。
 
    发挥优势 做好支撑
 
    记者:首先祝贺您当选为中国无线电协会无线电监测与检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作为首届主任委员,请您介绍一下专委会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薛永刚:随着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电的应用进入到空前的活跃和繁荣时期,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离不开无线电了。而我们在享受无线电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不知道在我们的身边,大量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无线电频谱资源使用需求大幅增长,电磁环境日趋复杂,无线电监管、协调难度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维护良好的电波秩序,如何让无线电频谱资源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为国家无线电管理技术机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一直在积极探索通过技术人才优势,为国家无线电管理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保障。通过“十五”、“十一五”的努力,我国初步建成了较为成熟的全国卫星、短波和超短波无线电监测系统,以及多个先进的检测实验室,为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难题:一是由于法律规章不够完善,无线电产品从研发、生产、进口、销售到使用的各个环节中,质量技术监督、工商、海关、无线电管理等部门的监管合力有限,致使一些不合法或质量差的产品流入市场;二是一些在用的无线电设备由于老化或工作环境的变化也会形成有害干扰;三是社会上违法使用无线电频率、设置台站的现象屡有发生,人为因素制造的有害干扰也时而有之,直接或间接威胁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要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汇集各方面的技术、人才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效能。
    记者:专委会的隶属关系是怎样的?其主要职能是什么?
    薛永刚:专委会是中国无线电协会的分支机构,依托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开展工作。
    成立专委会的初衷,就是希望能搭建起无线电管理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之间交流的平台,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集聚的优势,积极推进无线电设备在研发、生产、销售、运行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引导社会、公众依法利用无线电技术和设备,保障无线电业务安全。另外,我国无线电行业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均、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专委会的成立,也将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注入新活力。
    记者:在开展监测和检测相关工作方面,较之其他部门或机构,专委会有哪些突出的优势呢?
    薛永刚:主要有技术和人才两方面的优势。
    专委会由来自全国50余名专家委员组成,囊括了国家、地方和军队无线电管理技术机构的知名专家,以及监测检测设备系统供应商代表。这些专家委员分属系统内的各条战线,技术过硬、经验丰富、业绩突出,是做好监测和检测工作的重要力量。就拿标准制定这项工作来说,通常来讲,行业标准的制定是一件需要相当技术水平和前瞻性的工作,制定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行业背景,不仅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还要掌握能满足其需求的技术或资源,并且要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预见。毫无疑问,专委会的专家团队是能担此重任的最佳组合。
    另外,专委会通过组织活动,加强专家委员之间的联系交流,集思广益,可以便捷地反映行业发展需求,形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供主管部门决策,同时也能宣传各种政策,为贯彻和落实相关政策方针做好铺垫。
 
    服务政府 引导产业
 
    记者:专委会如何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撑服务?
    薛永刚: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刘利华副部长强调,要加强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